医生日记
2018年08月号
医学进展
十年经典

最无奈的时刻

作者:王振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风湿免疫科

一天,我在出专家门诊,一位16岁男孩独自走了进来,神情忧郁地叙述了病史:眼病已经5年~6年,视力下降,反复发作,时伴有关节痛和口腔溃疡,当地医院眼科诊断为葡萄膜炎,给予激素和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但近日发作频繁,故来京就诊,经我院眼科检查后转到风湿免疫科。
在问清病史和检查完身体后,我的初步判断是与风湿病相关的眼病,白塞氏病可能性大。为确定下一步治疗用药计划,我建议做几项相关化验检查,并解释了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患者盯着化验单看了很长一段时间后问道:“化验需要多少钱?”诚实地讲,我只知道大概,不知道费用的具体数目。

患者仍然盯着化验单,不说话,也不离开。我问他:“是只身来京的吗?”他说:“不是,是和爷爷一起来的。”我问:“爷爷在哪?”他说:“在诊室外面等候。”我说:“让爷爷进来。”他说:“不用了。”我又问:“父母在哪?”患者就不说话了。我感到我的话触及到了患者的伤心之处,正在想怎么安慰他,患者突然站起来,说是要与爷爷商量一下。不一会儿,患者进来,礼貌地说了声“医生,我们不看病了,谢谢”,转身出了诊室。

我心头一震。

孩子眼睛的疾病久治不愈,显然是早期没有能够明确诊断,更没有接受过系统而有效的治疗。我想,虽然我不能承诺使患者的眼睛复明,但凭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我还能为患者做点什么,就算不能恢复视力,尽力控制病情发展、保护现有视力也是值得争取的。然而,患者放弃了。虽然口气坚定,但他眼睛里显然含着泪。他的心里一定也充满着泪水。

是他自己心甘情愿放弃的吗?一定不是。如果是,他不会来京就医。

是他爷爷让他放弃的吗?一定不是。如果是,爷爷也不会和他一起来京。

是他父母让他放弃的吗?我想,应该也不是。但我没有从患者的口中得到任何关于他父母的信息。

我只能猜想:一定是窘迫的家境使他不得不放弃。这一选择是在我的面前做出的,做得是那样从容而伤感。孩子很懂事,很理智,很可怜,又很可惜,为什么会是这样?

患者的爷爷和父母没有在我面前出现。我不知道,如果他们出现,会带给我什么信息?患者也没有携带当地医院的病历资料。我不知道当时的检查、诊断和治疗过程,但我知道,他的病一开始并没有这么严重。

在我从医的前二十多年中,从没有遇到过因经济困难而放弃治疗的患者。然而,近一两年来,在我眼前,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

这不仅仅是一个穷人看不起病的故事,我们也许应该做点什么。

(作者:王振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风湿免疫科)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