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6年07月刊
医学进展

管住医生乱开抗生素

作者:宫健

美国南加州大学卫生政策与经济中心的Daniella Meeker等人在洛杉矶和波士顿开展的整群随机试验显示,利用电子病历系统对医生进行行为干预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请医生填写用药理由和对所开处方进行同行比较的干预效果尤佳。

抗生素过度使用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增加药物不良事件、医疗负担和细菌耐药性。美国的抗生素大多数用于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而且大约一半的抗生素开出来都是无用的。虽然几十年来临床指南都在限制抗生素使用,医疗管理部门也曾尝试加强医患教育,建立奖励机制,但实际情况丝毫没有好转。既往研究提示,用行为科学原理来影响医疗决策既不干扰诊疗流程,又可以增强医生的职业荣誉感,容易被医生接受。因此,研究者设计了一个多中心整群随机试验,探索三种行为干预措施是否可以有效减少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况。

试验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从波士顿和洛杉矶两地共纳入47家基层医疗单位248名临床医生,按2×2×3的析因设计方案以医疗单位为整体随机安排医生接受一年半的行为干预。行为干预在电子病历系统内进行,有三种方式:

一是建议更换,即当医生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开具了不合理抗生素,或为急性鼻窦炎、急性咽炎患者开具了抗生素后,电子病历系统会自动提醒医生按指南推荐更换处方药。

二是理由正当,即当医生开具了不合理的抗生素处方后,电子病历系统会自动要求医生填写用药理由。医生填或者不填,患者都将收到相应反馈,知道医生是否说明开药原因。

三是同行比较,即每月对各地区医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排名,以邮件通报评比结果。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况最少的医生被评为“最佳表现”,其他医生则被通知“非最佳表现”,同时看到自己在急性呼吸道感染中开的不合理抗生素处方与“最佳表现”的差距。

主要终点为干预前后医生给不适合用抗生素治疗的疾病(非特异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和流感)开了抗生素的比例变化。

结果显示,一年半的行为干预结束后,平均抗生素处方率从24.1%下降到13.1%,建议更换组的平均抗生素处方率从22.1%下降到6.1%,理由正当组从23.2%下降到5.2%,同行比较组从19.9%下降到3.7%。(作者:宫健)

参考文献: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16; 315:562-570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