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和吴老讨论新一届《生命新知》高峰论坛的主题,恰逢物理学重大突破“上帝粒子”被发现,从而揭示了接近5%的宇宙现象。我们一起重温了重大科学发现的历程:137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以极高的密度和温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火球急速膨胀,在一次无与伦比的大爆炸中分裂成无数碎片,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宇宙。
我们谈起的话题超越了医学:宇宙如何运行?万物质量从何而来?充斥在宇宙中的暗物质和暗能量有着怎样神秘的本质?回顾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从德谟克利特、伽利略、牛顿、道尔顿一路走来,不断探索着物质微观结构的奥秘。1964年,彼得•希格斯等六位物理学家汲取前人智慧,提出了大胆的假设:宇宙空间弥漫着一种神秘的玻色子,其它粒子在这种粒子形成的场中游弋并被赋予质量,构筑成大千世界,这种粒子被称为希格斯玻色子。
追溯量子物理学的轨迹:从1899年汤姆逊爵士发现电子,到1995年美国费米实验室发现顶夸克,粒子物理学62个基本粒子中的61个都得到了实验数据的验证,惟独希格斯玻色子难觅影踪,它也因此获得了“上帝粒子”的别称。
2012年7月4日,半个世纪的苦苦寻觅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一天,欧洲核子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确认,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发现了一种高度疑似“上帝粒子”的亚原子粒子。
回归到生命科学:纵观几百年历程,三项举世瞩目的基础研究可以媲美“上帝粒子”:
1859年,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通用理论;
1865年,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定律,开启了现代生物学的发展;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人类由此破译了遗传密码,打开了“生命之谜”的大门。
近五十年,生命科学再没有出现重大发现。2012年3月,早在“上帝粒子”初露端倪时,英国《自然》杂志便开始向全世界专家征集意见,寻找生命科学的“上帝粒子”。经全球科学家推荐及投票,确立了生命科学需要寻找的四个“上帝粒子”:地球外的生命、地球上的非DNA生命、生命的起源及延缓衰老健康长寿。
再聚焦到医学科学,我们是否可以反问:什么是医学科学的“上帝粒子”?吴老认真听取了物理学和生命科学寻找“上帝粒子”的思路及共识,根据他独有的智慧洞察,我们一起确定,医学科学的上帝粒子是:对疾病的精准诊断、精准评估、精准治疗、精准跟踪、精准康复,通过将疾病重新分类,实现精准医学。
经过与吴老反复推敲,我们达成共识,将2012年的《生命新知》高峰论坛的主题确定为:寻找医学科学的“上帝粒子”。
论坛邀请了王振义院士和陈香美院士共同参与,会上与300位专家达成共识:医学科学的“上帝粒子”是“精准医学”。这一理念的提出,比Obama早3年,并在中国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精准医学”的理念。
第二年,同班人马再次聚首《生命新知》高峰论坛,继续探讨“从循证医学到精准医学”的路线图和实施方案。在医学史上,两位国家最高科学奖的获奖者同台研讨两次实属罕见,弥足珍贵。
今天,我们重温2013年吴老有关“上帝粒子”和“精准医学”的演讲,让我们后辈再次领略吴老给医学科学带来的理念革命,堪称丰碑,彰显他的独特眼光、宽广的胸怀、高尚的格局、深厚的根基。向吴老致敬。
——学生 肖飞
吴老致辞:
2012年的今天,我们在上海,共同寻找了“医学科学的上帝粒子”。那时,物理学的“上帝粒子”刚刚被找到,揭秘了5%的宇宙现象。今年(2013)的10月,诺贝尔奖授予了“上帝粒子”的预言者。这似乎来的很快,在发现“上帝粒子”的一年内就获此殊荣,但要记住,这个预言产生在四十年前。科学的先见,是要经过时间的考验及验证的。
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去年,我们的会议主题预见了今年的“诺贝尔奖”,足以证明我们的眼光;更让我们自豪的是,在会议上,我们这些学者,上下五千年、纵横全世界、横跨多学科,精炼出了医学科学的“上帝粒子”,他们就在身边,就在我们临床实践当中。这些医学科学的“上帝粒子”是:对疾病精准的诊断、精准的评估、精准的预后、精准的治疗、精准的预防,从而帮助病人实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