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Spinal bulbar muscular atrophy,SBMA)又称肯尼迪病,是一种晚发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累及下运动神经元、感觉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神经肌肉的症状通常首先表现为四肢、口和喉的肌肉痉挛和无力,由于运动神经元的丧失而发展为肌肉萎缩。目前,SBMA没有治愈方法,治疗基本上均为对症治疗,通常需要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SBMA患者在生活中经常被限制在轮椅上,需要有人帮助完成日常事务,比如进食。
SBMA是一种独特的多聚谷氨酰胺病,由配体依赖的雄激素受体基因突变所致。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的毒性功能获得(toxic gain of function)是该病的关键发病机制。
美国圣犹达儿童研究医院的研究人员Nisha M Badders等人既往研究发现,雄激素受体的激活功能区-2(activation function-2,AF2)与共调节因子的结合是 SBMA 发病的先决条件。这提示,AF2可能是抑制雄激素受体毒性功能的药物靶点。
为此,研究人员用果蝇的 SBMA 模型对已知的 AF2 调节因子进行了筛选。他们发现,名为托芬那酸(tolfenamic acid,TA)和1 -[2(4-甲基苯氧基)乙基]- 2[(2-苯氧乙基)磺酰基]-1H苯并咪唑(MEPB)的两种化合物能够挽救SBMA果蝇的致死性、运动功能和神经肌肉接头缺陷。
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分析显示,与肌肉、脑、脊髓相比,MEPB的生物利用度和组织保留率比TA更高。在一种新的SBMA小鼠模型中,MEPB治疗对减轻体重、滚轮活动和握力产生了剂量依赖性的拯救作用。此外,MEPB改善了神经元丢失、神经源性萎缩和睾丸萎缩。
这项研究提示,调节AF2是一种在保存雄激素功能的同时治疗SBMA的方法,这将为研究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并为肯尼迪病患者的治疗迎来新希望。(作者:宫健)
参考文献:Nature Medicine 2018;24:427-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