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牵手医学新知』第二百五十八期
分类

最近,美国一项研究显示:肠道菌种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有害菌的生存。 在一定的条件下,生活在肠道的大肠埃希菌菌群分泌吲哚,吲哚是是一种能够使大肠埃希菌耐受抗生素的信号分子。虽然肠道病原体鼠伤寒沙门氏菌不能产生吲哚,但仍然能对吲哚作出响应。美国波士顿大学的James Collins及其同事发现:与暴露于无吲哚环境下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相比,暴露于吲哚或大肠杆菌产吲哚环境下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在抗生素存在的情况下存活率更高。对于这两个菌种,吲哚都极大地增强了应激反应基因的表达,而这些基因的表达大大提高了细菌的耐药性以及对于人类免疫系统攻击的耐受性。研究人员认为,菌种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与某些有害菌感染经久不愈有关。

参考文献:PNAS 2013

目前肠道微生物在人体内的作用并不完全清楚。近日,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对 4 对人类双胞胎(每一对双胞胎都是一瘦一胖)肠道内的微生物进行取样后,将采集到的肠道细菌分别移植到在无菌环境下培育的小鼠的肠道内。结果发现,与接受消瘦者肠道细菌的小鼠相比,接受肥胖者肠道细菌的小鼠会增加更多体重。该研究表明,可以通过移植肠道菌群将供体胖瘦等生理特征在小鼠身上重现,这为将来研究肠道菌群引起的疾病以及开发用于减肥的益生菌、益生原等提供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Science 2013

胎教被认为有助于新生儿的发育和成长。然而,人们对胚胎学习能力的神经基础仍知之甚少。最近,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人类胚胎对语言类听觉刺激的学习能力与神经元之间存在关联。他们将胚胎暴露于各种语言单词。结果发现,与那些未暴露于听觉刺激的胚胎相比,暴露组新生儿出生后,当接触到这些语言刺激的音频变化时,其大脑活动度更高。此外,孕期暴露于听觉刺激的程度越高,则脑部活动度也越强,两者间呈显著相关。更重要的是,这种学习能力对其他类似的语言声音刺激同样有效。因此,该项研究找到了声音胎教有助于增强新生儿语言学习能力的有力证据。

参考文献:PNAS 2013

凋亡细胞的清除,对于组织稳态的控制具有关键意义。美国麻省总医院的Ramirez-Ortiz ZG等研究发现,树突状细胞(DC)、巨噬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利用清道夫受体SCARF1,通过补体C1q识别和吞噬凋亡细胞。如果SCARF1缺失,便会损害对凋亡细胞的吞噬作用。 在SCARF1缺陷的小鼠中,组织中死亡细胞累积,导致了狼疮样疾病的发生,包括自发性产生抗DNA自身抗体、免疫细胞活化、皮炎和肾炎等。研究认为,对补体C1q、凋亡细胞和SCARF1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子机制。

参考文献:Nat Immunol 2013

喹诺酮类抗生素临床常用于治疗尿路、肠道、呼吸道以及皮肤软组织、腹腔、骨关节等感染。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发出警告称,氟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导致严重的血糖波动,甚至是永久性的神经损伤风险。早在2004年,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周围神经病变风险警告就已经被添加到药品标签中。此次,FDA对2003年1月至2012年8月间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ERS)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回顾,发现若干与服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相关的外周神经病变病例。FDA认为,2004年药品说明书并未充分描述关于喹诺酮类抗生素可能会快速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及其永久性损伤的问题。因此,FDA认为有必要再次发出警告。更新的警告适用于所有已上市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吉米沙星等。

参考文献:JAMA 2013

来自丹麦奥尔胡斯大学医院的Jakob Christensen等对1996年~2006年丹麦出生的655615位婴儿(男孩51%,94%>37周出生)进行了研究。5437人被诊断为自闭症谱系障碍(包括儿童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广泛性发育障碍等),其中自闭症儿童2067人。研究共发现2644个孩子在其母亲妊娠期间曾暴露于抗癫痫药物,其中有508个孩子曾暴露于丙戊酸钠。校正相关影响因素后,研究发现,妊娠期服用丙戊酸钠增加后代自闭症风险。508例母亲孕期暴露于丙戊酸钠的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发生的绝对风险为4.4%,校正后HR为2.9;自闭症发生的绝对风险为2.5%,校正后HR为5.2。

参考文献:JAMA 2013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Bossaller L等研究发现,过度表达膜结合Fas配体(FasL)会加重狼疮小鼠的自身免疫性病变和肾脏病理改变。 首先,研究者通过特定靶点的变异来敲除FasL的剪切位点,从而建立一种剪切位点敲除(△CS)的小鼠模型。△CS小鼠能高表达膜结合性FasL,且不能释放可溶性的FasL。当把FasL缺乏型和△CS型狼疮小鼠与非转基因狼疮对照小鼠进行比较时发现,FasL缺乏会显著减少早期的炎症渗出物。相反,与对照组比较,△CS小鼠会出现一系列明显病变加重的表现,如:脾脏内过高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抗核抗体的变化、尿蛋白明显增加和肾脏病理明显改变。

参考文献:J Immunol 2013

药品管理机构要求,治疗糖尿病的药物都要评估其潜在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评估了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阿格列汀(一种新型DPP-4抑制剂)的潜在心血管疾病风险。该试验纳入了5380名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这些患者入组前15-90天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或者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阿格列汀或安慰剂治疗,随访40个月。该研究发现,阿格列汀组有305例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安慰剂组有316例。该研究证明,用阿格列汀治疗近期有冠脉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会增加罹患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参考文献:N Engl J Med 2013

在前列腺癌预防试验(PCPT)中,非那雄胺显著降低了前列腺癌风险,但是该药却与一些晚期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来自德克萨斯健康科学中心癌症治疗与研究中心的Ian M. Thompson等对此进行了长达18年的随访。研究者对所有参与试验及前列腺癌患者的长期存活率进行了跟踪分析。 结果显示,非那雄胺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10.5%、14.9%的患者被诊断出前列腺癌;分别有3.5%、3.0%的患者患低分化癌症;15年生存率分别为78.0%和78.2%。非那雄胺组未校正的死亡风险比为1.02。 研究表明,非那雄胺可降低约三分之一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相比安慰剂组,非那雄胺组患者更易罹患晚期前列腺癌。但是,经过18年的随访追踪,两组间的整体存活率并无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N Engl J Med 2013

女性在45岁以后很少能够生育,并在50岁后进入更年期。长久以来,生命中期的生殖衰老问题一直困扰着研究人员,而且,目前几乎没有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生殖衰老的对比数据。美国杜克大学进化人类学系的Susan C. Alberts等对七种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生殖衰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后发现,灵长类动物的生殖衰老模式与人类不同。其中四种灵长类动物的少数个体在死亡前经历了生殖衰老。在另外三种灵长类动物中,成年后其生殖衰老加剧;然而,它的起始速率远低于死亡率。因此,相对来说,很少有个体在死亡前经历生殖衰老。相反,大多数人类女性会在死亡前经历生殖衰老,并且在整个成年期其速率逐渐加大。这些结果说明,人类中的这种自然生殖衰老过程在其他灵长类动物中很少见。

参考文献:PNAS 2013

Vedolizumab是由武田制药研发的一种以循环B、T淋巴细胞表达的整合素α4β7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可选择性地阻断消化道淋巴细胞的运输。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Brian Feagan等开展的2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3期试验显示,与安慰剂相比,Vedolizumab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诱导及维持治疗更有效。 2项试验分别将Vedolizumab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诱导治疗及维持治疗。在诱导治疗试验中,374例患者(队列1)在第0周及第2周随机接受Vedolizumab或安慰剂静脉注射治疗,521例患者(队列2)在第0周及第2周接受开放标签的Vedolizumab治疗,于第6周时评估两个队列患者的病情。在维持治疗试验中,两个队列中在第6周时对Vedolizumab有反应的患者每8周或4周随机接受Vedolizumab或转为安慰剂治疗52周。试验结果表明,Vedolizumab组达到临床反应及临床缓解的比例均高于安慰剂组。

参考文献:N Engl J Med 2013

吸烟的危害,尽人皆知。但要想戒烟,可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冥想训练能有效帮助吸烟者“控制”烟瘾,减少吸烟量达60%以上。 该研究由美国德州理工大学、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和俄勒冈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研究者将招募的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冥想训练,另一组接受放松训练控制。在吸烟者中,2周的冥想训练(共5小时)即取得了显著的控烟效果——受试者的吸烟量减少了60%;而接受放松训练控制的对照组受试者吸烟量并没有减少。休息状态的大脑扫描结果显示,接受冥想训练受试者的前扣带回和前额叶皮质自我控制相关的大脑区域的活动增加。

参考文献:PANS 2013

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Motzer博士等人最近的一项III期临床研究显示,帕唑帕尼和舒尼替尼作为转移性肾细胞癌的一线治疗药物具有相似的疗效,但是帕唑帕尼在安全性和生活质量方面表现更好。 研究者将1110名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组,一组给予连续的帕唑帕尼治疗(800mg,1次/日),另一组给予舒尼替尼(50mg,1次/日,治疗4周休2周),治疗6周。结果显示,帕唑帕尼在无进展生存期方面不劣于舒尼替尼,二者总体生存率相似。与帕唑帕尼治疗组患者相比,舒尼替尼治疗组患者的疲劳发生率、手足综合征和血小板减少等都相对较高。

参考文献:N Engl J Med 2013

已有研究表明,选取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进行过继细胞(Adoptive cell transfer)疗法(选择病人体内杀伤癌细胞能力最强的T细胞,在体外培养增殖,提高其识别和抗肿瘤的能力,然后再输入病人体内发挥治疗作用)能有效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然而,目前尚未明确该疗法能否用于胃肠道上皮肿瘤。为此,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Simon Turcotte等研究了分别来自14例胃肠道肿瘤(GI)病人及42例黑色素瘤病人的肝或肺转移TILs,并比较了这些TILs在免疫表型与功能等方面的差别。结果发现,CD8+T细胞的比例、分化程度以及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在两种肿瘤来源的TILs中情况相似,虽然胃肠道肿瘤肝肺转移来源的TILs易于在体外培养增殖,但却难以在体内激活并杀伤肿瘤。

参考文献:J Immunol 2013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就癌症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的问题提出,在进行癌症筛查时,应避免将低风险的病变统称为癌症。 研究指出,在过去的30年间,癌症筛查一直致力于通过早期诊断而降低癌症死亡率。然而,虽然疾病的早期诊断率确实增长了,但总体而言进展到疾病晚期的几率并未相应减少。因此,他们认为,对癌症进行筛查似乎只是检测出了更多不具临床显著性的症状而已,而去除这类癌前病变组织,并不能降低浸润性癌的发生率。 问题的关键在于,并非所有的病变都会发生转移和导致死亡。“癌症”这个词汇应该只用于描述那种若不治疗便具有充分致死可能性的病变组织。而癌前病变(例如,原位乳腺导管癌等)不应被称为癌症或肿瘤。

参考文献:BMJ 2013

虽然物种中社会行为的持续进化需要适应性社会互动的强化,但是大脑编码社会奖励的神经机制却未得以揭示。近日,斯坦福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社会奖励机制需要伏隔核(NAc)中催产素(OT)与5-羟色胺(5-HT)的共调解。 研究发现,小鼠的确在NAc中有催产素,并能够加强社交的渴望;背缝神经核能够释放5-HT至NAc发挥作用。该研究利用转基因方法剔除小鼠背缝神经核的催产素受体(OTR)后,小鼠的社交渴望就会显著降低。此外,催产素介导的突触可塑性需要NAc中5-HT1B型受体的激活,如果阻断这些受体,同样能够明显抑制小鼠的社交渴望。 这一发现为我们理解神经障碍例如自闭症的机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Nature 2013

来自英国心血管科学研究所心血管成像中心的Sudhin Thayyi等在一项对胎儿和儿童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评估了死亡后全身核磁共振(MRI)在检测与死亡有关的主要病理改变方面的准确性。 研究者在英国伦敦两家中心的胎儿(≤24 周或 >24 周妊娠)和儿童人群(≤16岁)中进行了尸检前和尸检时的全身MRI检查。以传统尸检为诊断金标准,研究人员评估了仅用MRI检测或MRI配合其他微创尸检对于病理改变检测的准确性。放射学家和病理学家,在不知晓尸检结果的情况下,受邀指示微创尸检是否已足够诊断。主要观测指标是微创和传统尸检的一致率。 结果显示,微创尸检在胎儿、新生儿和婴幼儿死后的死因和主要病理改变检测方面准确性类似于常规尸检,但对年龄稍大的儿童则准确性不如常规尸检。如果病理学家和放射科医师共同进行,微创尸检或许可以替代常规尸检。

参考文献:Lancet 2013

一名47岁的女性长期罹患糖尿病、高血压且中度肥胖(BMI指数:34)。左臂与左腿出现疼痛、感觉异常、苍白及干性坏疽一周。既往史或体检均不能表明有脉管炎、高碳酸血症或血栓。超声显示,左侧肱动脉末端的三分之二有血栓,其分叉处以及左髂和股动脉有血栓。没有找到确定的栓子源,但是在一过性心律不齐过程中有一个栓子从心脏释放出,研究者怀疑根源在此。但是该患者并无房颤病史,且超声心动图正常。为该患者进行了肱骨及股骨血栓切除及截肢术。患者于术后死于坏疽相关败血症。

参考文献:N Engl J Med 2013

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致病病原体,它能产生两种外毒素:致死毒素(LT)和水肿毒素(ET)。然而, LT与ET具体靶向损伤哪些器官组织还尚未明确。 近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Shihui Liu等利用细胞类型特异的毛细血管发生蛋白2(CMG2)表达/缺失的小鼠模型进行研究。该研究发现,LT与ET各自靶向的组织并不相同:LT主要是通过心肌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来致死的,而ET则靶向肝细胞。此外,与我们以往认识的所不同,任何一种毒素对于内皮细胞的作用都不足以致死。 这些结果将有助于科学家们研究人类炭疽病。

参考文献:Nature 2013

2013年9月,《内科学年鉴》刊出了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对无症状成年人丙肝病毒(HCV)感染的筛选及治疗指南(2004年版)的更新。 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局委托开展了两项关于无症状成年人HCV感染筛选和治疗的系统评价,着重纳入了2004年后的新研究证据。 根据这两项系统评价,USPSTF建议,对HCV感染高危人群进行筛查。USPSTF同时建议,对1945-1965年出生的成年人进行1次HCV筛查。在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USPSTF并未发现对无症状成年人进行早期HCV感染筛查有益的直接证据。 该推荐适用于无肝病或功能异常的无症状成年人。

参考文献:Ann Intern Med. 2013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