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日记
2017年12月号
医学进展

我信任你

作者:刘芳 河北廊坊中国石油中心医院血液免疫科

作为一名血液科医生,每天面对那些面色憔悴的患者和愁云惨雾的患者家属,久了难免有些厌烦和冷漠。
今年5月,从2楼消化科住院部转来了一个孩子,让我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

这是个只有5个多月大的男孩,面色苍白,但是精神很好,也没有一般病童恹恹的气色,总是很乖地躲在他妈妈的怀里,偷偷地看人。孩子是因为腹泻住院的,开始怀疑是这个年龄段孩子常有的肠梗阻,之后在做血常规检查的时候发现血小板几乎为零,褪开孩子的袜子看到小腿上有明显的出血点,小患者很自然地转到了我所在的血液科。

照例和家长谈,分析了症状,告诉他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医生嘛,都是丑话先说在前面的。我等待着他们的提问,因为血液病不同于一般的疾病,总是让人感到很恐慌,它远远不像是断胳膊断腿那么有形。出乎我的意料,孩子的妈妈什么也没问,关上医生办公室的门,无声地走出去了。她大约二十六七岁,不胖,梳着长的马尾辫,眼神很坚毅,看得出她有些慌张,但并不慌乱。

之后我通知她,明天要做的检查需要空腹,孩子12个小时不能吃奶。她抬头看着我,问:“医生,孩子是不是很危险?会是不好的那种病吗?”她不愿意说出那种病的名字,她怕了。我看着这个年轻的母亲,说:“检查结果没出来,谁也说不好。”

值夜班,那个男孩饿了,扎在妈妈怀里找奶吃,她抱着他,哄他。怕影响到其他的患者,她给孩子裹着毯子在楼道里踱来踱去,一首一首地唱着歌。终于孩子哭累了,睡着了。

白天抽完了血样,我们去例行查房,她问可以给孩子喂奶了吗,我们说可以了,那个男孩像是听懂了,不哭了,两只小手上下摆动,眼睛里亮晶晶的。

之后诊断结果出来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孩子的病很有可能是因为药物过敏引起的,在发病之前他们刚刚打了疫苗。我开始给孩子输液:葡萄糖和博欣静丙,也就是免疫球蛋白。药物用了利血生和阿赛松,再加上治疗腹泻的乳酸菌素和钙片。输液的第二天检查血常规,孩子的血小板数量很快就上升了。疾病就是这样,找对了根源就容易治疗。

到了第三天,孩子的血小板值已经接近正常了。我总是主动去看那个男孩,他很乖,不常哭。他有个很特殊的名字叫墨耕。我问她:“你们是不是书香门第?名字真特别。”她笑了,不回答。她总是拿一个双面绣着“平安”的手机挂件逗她的孩子,男孩也会咯咯地笑出声音。有时候看到她给护士站的小盆栽浇水,有时候又看到她给别的孩子削苹果。

我上班时会给她讲用的什么药,怎么护理。她听着,点头。到了第六天,她来找我:“医生,什么时候可以出院?墨耕的情况基本上稳定了,可以的话我希望明天出院。”我说:“一般的疗程是八到十天。再观察一下吧。”她想了想说:“之后不也要随诊吗?也不用再输液了吧。”她说的真的挺对的,把程序了解得很清楚。我忍不住问她:“你怎么在之前从不问问我们治疗和诊断的相关问题呢?”她说:“为什么要问,孩子交给你们,不就是应该信任你们吗?再说了,谁会比医生更了解病情呢?就不问了。”

一时,我哑口无言。她对医生的这种信任,我真的是很久没有感受过了。很多时候患者和家属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的信任带着某些恭维和惶恐,可她不是,她把那份对生命的信任交给了我们。对于亲人的信任是理所应当,对于陌生人的信任则需要巨大的勇气。

次日他们出院了,墨耕和我已经熟悉了,但他还是很羞涩,乌黑的眼睛还是偷偷地打量人。他比入院时重了两斤。他的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给我们送来了水果,我们当然没有收。孩子母亲把那个手机挂件送给了我,临走时她说:“做医生多好呀,救死扶伤说得有些大了,可是能看到孩子们健康地出院,就是很大的成就,对吧?”她坏坏地眨着眼睛,马尾辫摇来摇去,很轻松很从容地说。

她的话让我对于自己的工作,变得由衷地热爱,因为那一份信任,所以要有比信任更大的责任。

之后的我慢慢不再厌烦那些哭闹的孩子了,对于家长也温和体贴一些了。因为我知道,他们都信任我。

(作者:刘芳 河北廊坊中国石油中心医院血液免疫科)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