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7年12月号
医学进展

科学家揭示癌症耐药的潜在靶点

作者:包丽霞

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的Kesarwani等研究人员发现,抑制FOS和DUSP1基因的表达或可根除激酶抑制剂治疗后遗留的病灶,相关文章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

蛋白激酶常常在多种人类肿瘤中被激活,并且其作为靶点非常具有吸引力。然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 inhibitor,TKI)疗法无法治愈癌症患者,而且由于肿瘤细胞的持续存在[称之为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常常出现肿瘤复发。在致癌激酶信号转导缺失的情况下,MRD干细胞或祖细胞仍然存活的这一现象被称之为固有耐药性(intrinsic resistance),该耐药性的发生依赖于多种生长因子的作用。

研究人员报道,致癌的激酶和生长因子信号转导联合诱导了信号转导蛋白——FBJ骨肉瘤癌基因(FBJ osteosarcoma oncogene,c-Fos)和双特异性磷酸酶1(dual-specificity phosphatase 1,DUSP1)的表达。在BCR-ABL融合蛋白激酶诱导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的小鼠模型中,Fos和Dusp1基因的缺失会抑制肿瘤的生长。在多种体内模型及异种移植人源原发性CML细胞小鼠中,药物抑制c-FOS、DUSP1和BCR-ABL可以根除MRD。生长因子信号转导还可产生TKI耐药性,并诱导了肿瘤细胞FOS和DUSP1的表达,可建立其他类型的激酶驱动白血病模型。研究人员的数据证明,c-FOS和DUSP1的表达水平决定了TKI抗肿瘤疗效的阈值,因此,生长因子诱导的c-FOS和DUSP1的表达使多种白血病患者对TKI疗法产生了固有耐药性,这或可成为激酶驱动型癌症的靶点。(作者:包丽霞)

参考文献:Nature Medicine 2017;23:472-482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