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加坡和我国学者的联合研究发现,肝癌或淋巴瘤模型小鼠予谷氨酰胺酶抑制剂处理后,肿瘤生长受到抑制,该靶向抑制剂有望成为治疗癌症的新疗法。
肿瘤细胞的生
长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葡萄糖,和许多其他营养物质。谷氨酸是存在于人类血浆中最丰富的循环氨基酸,也是重要的营养来源,为高度增生的肿瘤提供碳源,产生三
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谷胱甘肽、脂肪酸、核苷酸等。谷氨酰胺酶催化谷氨酸盐转变为谷氨酸酯,在癌细胞的代谢、生长和增殖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癌症
治疗的研究靶点,但谷氨酰胺酶抑制剂是否会影响癌细胞的自主生长,改变宿主微环境或产生脱靶效应都尚未可知。
研究人员建立肝细胞癌的小鼠模型,发现谷氨酰胺酶缺失可以延缓肿瘤进展。给予实验小鼠谷氨酰胺酶抑制剂BPTES后,小鼠生存期延长,未见中毒表现。
BPTES还可以通过阻止DNA复制抑制MYC依赖性人类B淋巴细胞(P493)的生长,使P493细胞死亡碎裂。在P493异种移植瘤模型小鼠中,BPTES治疗能抑制肿瘤生长。然而,表达耐BPTES的谷氨酰胺酶突变株,或过表达谷氨酰胺酶的P493异种移植瘤的生长则不受BPTES影响。自定义的在体吗啉环(Vivo-Morpholino)靶向人类谷氨酰胺酶信使RNA可以显著抑制P493异种移植瘤生长,且不影响谷氨酰胺酶表达。相反,在体吗啉环靶向谷氨酰胺酶则无抗肿瘤活性。
总而言之,该研究表明,谷氨酰胺酶是肿瘤发生的必要条件,抑制谷氨酰胺酶的小分子化合物或基因抑制剂有潜力开发成相关肿瘤的治疗方法。(作者:包丽霞)
参考文献: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2015;125:2293-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