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20年10月号
医学进展

超声显示痛风患者经降尿酸靶向治疗后晶体沉积显著减少

作者:姚海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痛风是因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内而引发的一种疾病。在全球许多发达国家中,痛风患病率约为1.5%~2.0%,并且痛风患病率和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男性患者居多。长期尿酸水平(>360μmol/L或> 6mg/dL)升高可导致易感人群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 MSU)结晶沉积,出现痛风的典型症状,如急性发作的关节疼痛。

来自挪威奥斯陆大学的Hilde Berner Hammer等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研究,探讨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urate lowering treatment, ULT)时尿酸盐结晶的关节沉积部位和溶解程度。

该研究是一个单中心研究,入组患者近期有痛风发作,采用ULT靶向治疗。评估患者基线、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关节超声,包括双手、肘、膝、踝关节和足部关节、肌腱以及关节囊。采用新的半定量评分系统(0~3分)对随访期间关节尿酸盐晶体沉积量化评估,包括双轨征(double contour, DC)、痛风石和聚集体。

基线时共有209例患者评估了关节超声,这些患者平均年龄56.4岁,病程7.9年,男性占95.2%。用药12个月后,血尿酸水平从500±77μmol/L降至312±49μmol/L(P<0.001)。

研究发现,第一跖趾关节是痛风最常见受累关节,骨侵蚀与尿酸盐晶体沉积有关。和基线相比,ULT治疗12个月后DC(4.3 vs 1.3)、痛风石(6.5 vs 3.8)和聚集体(9.3 vs 6.7)评分均显著下降 (P<0.001),其中DC变化最显著。

研究显示,超声评分系统评估尿酸盐晶体沉积灵敏度高,超声提示ULT靶向治疗可显著减少关节中尿酸盐晶体沉积,其中DC变化最显著。(编译:姚海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2020;0:1-6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