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以持续性滑膜炎和多个关节的骨质和软骨进行性破坏为特征,可导致骨骼和关节损伤,如全身性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和局部骨侵蚀(local bone erosions),二者通常是RA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中骨侵蚀是RA最常见的关节外系统表现,并与高度残疾相关。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学研究所的龚勋等人开展了一项研究,探讨了中国人群中RA患者全身性骨质疏松与局部骨侵蚀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共纳入1235例RA患者和158例正常受试者,研究人员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结果,使用特定的问卷收集有关功能分类和体育锻炼的信息。双能X射线测量骨密度,使用MECALL castor-50-hf型X射线扫描仪拍摄双手及腕部照片。
研究发现,正常骨量组、骨质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之间的中位Sharp得分差异显著(P <0.001),呈逐渐增加趋势。 Sharp和HAQ评分与病程之间存在中度负相关(P <0.001)。在不同的DAS28活动组中,Sharp得分、OP发生率和HAQ得分明显增加(P <0.001)。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所有测量部位(股骨颈、全髋关节和腰椎1~4),Sharp和HAQ得分与骨密度均呈负相关(P <0.001)。 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女性性别以及Sharp和HAQ得分是RA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DMARDs使用和合适的BMI是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OP和局部骨侵蚀是我国RA患者两种常见的关节和骨损伤,OP与局部骨侵蚀存在显著相关性。早期规范使用DMARDs、有效控制病情、定期监测骨密度可有效减少骨质疏松症发生。(编译:舒强 山东齐鲁医院)
参考文献:Arthritis Care & Research 2019; 71:949-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