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Ying L. Liu等人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中,抑郁症状、压力、愤怒、焦虑和缺乏社会支持可能增加其患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风险,筛查并治疗这些社会心理疾病有助于减轻CVD负担。
既往研究发现,RA患者中的动脉粥样硬化负担更重,社会心理疾病发病率也更高。这两方面的原因可降低RA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病情,占了RA诊疗费用的大头。然而,在普通人群中,抑郁、焦虑和压力也会增加其CVD风险和心肌缺血。据全美健康和营养调查Ⅰ,抑郁症状会使CVD发病率增加2倍。一项美国退伍军人研究显示,焦虑、惊恐或创伤后应激障碍可增加心肌梗死风险。有人推测,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炎症反应增加了血管阻力。至于RA中的社会心理疾病是否会增加CVD风险尚不清楚。
为此,美国学者率先利用一项评估RA患者中亚临床CVD的纵向队列研究数据进行研究,纳入2004年~2006年约翰•霍普金斯关节炎中心收治的RA患者195例,非RA的对照组从巴尔地摩亚临床CVD人群队列研究(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MESA)2000年~2002年的数据中选择了1073例。研究者用多元广义线性模型比较两组中的社会心理学指标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指标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调整相关协变量后,RA组的焦虑得分、愤怒得分、抑郁症状、看护人压力等指标每升高一个单位,就会增加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大于100个单位的几率。调整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后,这种关联依然存在,为RA组所特有。RA患者的工作压力过大也会增加颈动脉粥样斑块,而当社会支持增加时,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则会变薄。
这是首次在RA患者中调查多种社会心理疾病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除了抑郁症状之外,几种非抑郁的社会心理疾病也会增加CVD风险。虽然CRP或IL-6水平不影响社会心理疾病和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但可能还有其他的炎症标志物或通路有待评估。(作者:邱梅)
参考文献:Arthritis Care & Research 2015; 67:1335-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