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6年03月号
医学进展

MRI区分胶质母细胞瘤亚型

作者:邱梅

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发现,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定量分析单发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可将患者分成三类,分别对应一套独特的分子信号通路,可预测生存率,有助于GBM的靶向治疗和个体化治疗。

GBM是最常见的高度恶性原发性颅内肿瘤。临床上迫切需要简单易行的非侵入性检查参数来反映肿瘤内部的分子活动,预测治疗效果。肿瘤的分子异质性是理解GBM的分子活动的难点。肿瘤内部大量的异质性需要多个部位的分析才能了解整体情况。

为了免去活检风险,摆脱大量的肿瘤内部异质性分析,研究者决定尝试用影像手段区分GBM亚型。他们回顾性分析了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2001年~2010年收治的18岁以上单发GBM患者121例,用MRI定量分析病灶形态、质地和边缘锐度。将肿瘤的影像特征用一致性聚类算法迭代一万次以后得到了三种不同表型——多灶性前(pre-multifocal)GBM、球形GBM和边缘强化GBM。

接着,研究者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筛选了来自多家医院的144例类似患者,用同样的方法验证了上述结果。

在MRI中区分出来的这三种亚型中,各亚型分别对应着一套独特的分子信号通路,提示通过GBM的不同影像特征可以确定不同的肿瘤分子活动类型。

预后分析显示,多灶性前GBM的生存率最差,球形GBM居中,边缘强化GBM最好。三种亚型与年龄、性别、远期生活质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基因启动子MGMT超甲基化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扩增等一些常见的预后风险因素都不存在相关性。

值得注意的是,三种亚型的肿瘤体积差别很大,球形GBM的瘤体最小,边缘强化GBM的瘤体最大,只是肿瘤体积尚不足以作为各亚型的独立预后预测因子,预测准确率43.8%。

总之,该研究通过MRI定量分析在GBM中鉴定出了三种不同的表型,分别对应不同的生存率和信号通路,为临床决策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信息,也为日后针对性开发靶向疗法奠定了基础。影像学检查的定量分析有潜力成为区分GBM或其他肿瘤亚型的参考指标。(作者:邱梅)

参考文献: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5;303:303ra138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