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磷酰胺和激素一直是诱导缓解期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基石药物,然而,2010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RAVE(Rituximab in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研究却证明,在诱导缓解期,利妥昔单抗治疗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疗效不亚于环磷酰胺。在RAVE研究中,利妥昔单抗组的完全缓解率不劣于环磷酰胺组,而且对于复发患者再次诱导治疗的缓解率要高于对照组。然而,利妥昔单抗和环磷酰胺组仍分别有35%和47%的患者没有达到临床缓解,并且至今还没有临床及生物标志物能预测疗效。
为了进一步得到预测药物疗效的检测指标,加州大学的Mazen Nasrallah等人对RAVE研究中患者的数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在RAVE研究的197名患者中,有187名进行过流式细胞学检测,其中93名患者使用环磷酰胺治疗,另外94名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分别有48名(52%)和60名(64%)患者在六个月的治疗后达到临床缓解。研究者根据流式细胞正向散射/侧向散射以及荧光信号强度来鉴定患者粒细胞群。通过对患者粒细胞颗粒的大小,即粒度指数(Granularity Index,GI)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利妥昔单抗治疗组患者中,达到临床缓解的患者在治疗初期GI的基线值明显较未达到临床缓解的患者更高;而在环磷酰胺治疗组的患者中,这一趋势正好相反。之后,研究者通过统计学方法计算出了GI的临界值,当患者GI低于-9.25%时,环磷酰胺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利妥昔单抗,当GI高于47.6%时,利妥昔单抗的疗效明显优于环磷酰胺。
研究者通过对粒细胞亚群进行分类,计算出GI,并分析出了临界值,相信这一研究成果对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在诱导缓解期治疗的用药选择会有很大的帮助。(作者:刘元)
参考文献: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 2015;17: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