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诊疗水平日益进步,但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尤其是肺炎链球菌感染所致的脑膜炎患者。研究者曾在脑膜炎动物模型中发现,适度降温有良好疗效,如降低颅内压、调节核因子κB活性、防止细胞凋亡,以及有可能减轻脑损伤等。
治疗性低体温被广泛用于脑缺氧的情况下,比如心脏骤停后。然而,降低体温对脑膜炎病人是否安全有效却没有来自随机试验的高等级证据。不过,实验室研究和病例报道的良好结果还是给了医生们将低温疗法用于危重脑膜炎病人的勇气。
然而,近期刊登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对低温疗法用于脑膜炎提出了质疑。法国巴黎公共救助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治疗性低体温并不能改善重症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结局,甚至还可能带来危害。
这项多中心、
随机临床试验开展于法国,在49家重症监护室收治的病人中选取了98位患细菌性脑膜炎、昏迷的病人进行研究,其中77%被诊断为肺炎球菌脑膜炎。他们被随
机分组,分别接受降温和标准护理。低温组被输注冷却至4℃的生理盐水,体温被降至32℃~34℃,维持48小时。接受标准护理的对照组在试验期间的平均体
温为37℃。
由于低温组的
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1% vs 31%),且死亡风险几乎两倍于对照组[相对风险(relative risk,RR)=
1.99],这项研究不得不提前终止。随访3个月时,低温组86%的患者和对照组74%的患者出现了死亡、植物人状态、中重度残疾的不良结局,低温组出现
不良结局的风险是对照组的两倍多(RR = 2.17)。
尽管研究显示出低温组有死亡率高和不良结局发生率高的趋势,但由于试验提前终止可能夸大了低温的这种效果,所以还不能就此下定论——治疗性低温对细菌性脑膜炎有害。但毋庸置疑的是,这项研究不支持给重症脑膜炎患者降温。(作者:白蕊)
参考文献:《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13;310:2174-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