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和临床毒理学专家宋玉国在《欧洲呼吸杂志》发表的研究报告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
2007年1月到2008年4月期间,来自一家印刷厂的7名女工陆续被送进该院接受治疗。她们均患有呼吸短促等严重的呼吸道问题。经检查,其心脏和肺部有严重的胸腔变色积液和胸膜异物肉芽肿。在患病两年后,这7名女工中的2人,一名19岁,一名29岁,因胸腔积液恶化死于呼吸衰竭。另5名女工受损的肺部也依旧没有恢复,尽管她们已经不再暴露在原先的工作环境中了,但肺纤维化仍在形成。这五名女工的年龄在18岁到47岁之间,在该印刷厂的同一个部门工作。
医生们对死者进行了尸检,对其肺部积液和肺切片组织进行了电子显微镜观察。在样本中,均发现了直径30纳米左右的颗粒。这些颗粒甚至存在于肺部上皮细胞质和间皮细胞中。这些女工的工作场所中,研究人员也在聚丙烯酸酯粘贴剂和室内粉尘中发现了类似的颗粒。
这将成为纳米颗粒直接对人类造成伤害的第一宗病例。包括《Nature》在内的众多国际科学媒体均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纳米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相关领域中热议的话题。(编译:王玉成)
参考文献:《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2009;34: 559-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