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抗肿瘤坏死因子(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anti-TNF)等生物制剂开始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大多数患者早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预防关节破坏进程和改善关节功能。研究也发现,虽然生物制剂总体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是可接受的,但临床也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且不能有效预防其发生;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生物制剂疗效越差;生物制剂和甲氨蝶呤联合运用虽然有可能有效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症状或维持较低疾病活动状态,但大多数的患者仅能达到部分缓解;另外生物制剂昂贵的治疗费用也限制患者的使用。尽管如此,新的生物制剂仍不断问世,如选择性T细胞激活共刺激调节剂阿巴西普、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英夫利昔等。
2009年3月,Schiff等在《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Rheumatology》杂志上发表了阿巴西普、英夫利昔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报道。Schiff 等对431名用甲氨蝶呤或抗肿瘤坏死因子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阿巴西普(10 mg/kg/每4周)组156人,英夫利昔(3 mg/kg /每4周)组165人,对照组110人。
结果发现,6个月疾病活动度改善情况(DAS28评分)阿巴西普和英夫利昔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DAS28评分下降1.48,阿巴西普组下降2.53 ( P <0.001),英夫利昔组下降2.25(P <0.001)。但阿巴西普组和英夫利昔组无明显差异。
阿巴西普组严重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英夫利昔组和对照组:阿巴西普组为5.1%,英夫利昔组为11.5%,对照组为11.8%。阿巴西普组的严重感染率也明显低于英夫利昔组和对照组:阿巴西普组为1.3%,英夫利昔组为4.2%,对照组为2.7%。试验12个月时,英夫利昔的治疗效果下降;而阿巴西普持续有效,阿巴西普组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显著缓解(DAS28评分、ACR20改善量表积分等),且不良反应率较低。
研究表明,阿巴西普治疗难治性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比英夫利昔更安全、有效。(编译:钱宇)
备注:
DAS28评分:是欧洲风湿病防治联合会(EULAR)推荐的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情况的评估方法。包括指定的28个关节(这些关节都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典型受累关节)的压痛、肿胀情况;血液检查和“疾病总体评分”。疾病总体评分是指患者对疾病活动性的自我评价,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从轻到重分别选择合适的分数。指数越低,说明活动程度就越低,表明疾病治疗、控制的就比较好。
参考文献:《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Rheumatology》2009;5: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