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不但对患者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对卫生保健事业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目前判断药物性肝损的主要指标是转氨酶。但转氨酶的升高出现较晚,检测到转氨酶,意味着肝脏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损伤,故该指标不能对药物性肝损伤起到预测作用。
近日,美国系统生物学研究所(Institute for Systems Biology)的科研人员进行了一项药物性肝损伤检测指标的研究。研究人员将小鼠分为2组,试验组小鼠服用超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导致小鼠药物性肝损伤;对照组小鼠为正常小鼠。通过研究发现,乙酰氨基酚导致小鼠药物性肝损伤的最初48小时内,小鼠血液中的miRNA(microRNAs)明显增高。研究还发现,药物代谢特异性miRNA如mir-122和mir-192在肝脏组织中有所增高;miRNA的升高是和转氨酶的升高、肝脏的病理损伤相平行的,但miRNA的升高出现的更早。研究还发现药物性肝损伤后,大量的miRNA离开肝脏进入血液。这项研究表明,通过检测血液中的miRNA水平可早期预测药物性肝损伤。而且miRNA升高的出现时间比转氨酶要早,可以作为药物性肝损伤的生物标记。(编译:马驰)
参考文献:《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09;106: 4402-4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