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法林能有效预防血管内的血栓栓塞,由于华法林的剂量和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还缺乏很好的预测指标,所以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患者的疗效和长期预后差异很大。目前,临床普遍应用国际标准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来监测接受华法林治疗患者的凝血情况(包括凝血因子水平等)。正常情况下,INR的目标值应该在2.0~3.0之间。INR值低于2.0表示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增加;而INR值高于4.0,则表示患者发生出血性事件的风险升高。研究显示,INR值>4.5,则出血性事件会显著增加,尤其是颅内出血。对于那些INR值>4.5但未发生出血性事件的患者,一般处理原则是停用华法林,让INR值恢复至正常水平,或者采取给予维生素K(口服或静脉)以更加快速地降低INR水平。多个小样本量的随机试验显示低剂量维生素K(1mg~2.5mg)能有效降低过度抗凝治疗患者的INR值水平,但低剂量的维生素K是否能显著降低临床患者的出血性事件发生率还不是非常清楚。
加拿大、美国和意大利的学者进行了一项多国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研究了1.25mg的维生素K是否能有效降低INR值为4.5~10.0的患者的各类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
该研究共有14个临床中心参加,入组患者的INR值在4.5~10.0之间,未发生出血性事件。经过随机分组后,试验组(口服1.25mg维生素K组)355例,安慰剂组369例。主要终点是各类出血性事件;次要终点是血栓栓塞和死亡。
结果发现,试验组和安慰剂组患者的INR值平均降低了2.8和1.4,二组之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但二组的出血性事件发生率基本相当,试验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56例(15.8%)和60例(16.3%)发生了至少1例次出血性事件(P>0.05),其中试验组和安慰剂组各发生主要出血性事件(因出血导致的死亡、因出血需要输注2单位以上的红细胞悬液或需外科内窥镜治疗的出血性事件)9例(2.5%)和4例(1.1%),试验组和安慰剂组各发生血栓栓塞4例(1.1%)和3例(0.8%)。
该项研究的不足是本试验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维生素K与安慰剂之间在主要出血性事件发生率方面有任何差异性;其次,本试验未将那些开放入组的新出现或持续INR值升高的患者(入组90天内)剔除,导致本项研究的随机性受到一定破坏;第三,本试验未包括那些已出现活动性出血事件的患者,同时华法林剂量没有规范及良好监管;最后本试验选用的维生素K为干粉剂型,而不是临床常用的静脉注射剂型。
《Ann Intern Med》杂志的编辑认为,虽然低剂量维生素K能显著降低接受华法林治疗患者的过度抗凝情况,但不能显著降低各类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在预防出血性事件方面,口服维生素K无显著临床疗效。(编译:王敏骏)
参考文献:《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2009;150:29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