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09年06月号
卷首语
医学进展
短视频
有争议的话题
网络与医学
医生日记
医学里程碑

药物研发为何需模拟人体环境

耐药菌感染总是占据一些出版物的头条,人们在绝望中期待着新抗生素的出现。最让人警惕的是关于革兰氏阳性菌的报道,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对于临床来说,是一个棘手问题。很多合成抗生素的共同缺点:在细菌生理学的各环节中,它们能干预的环节较少,主要集中于干扰细菌DNA、蛋白质或细胞壁的合成。为了寻找新的抗生素,人们对于找到新的作用靶点,兴趣浓厚。

一个潜在的靶点就是——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对于许多病原菌的细胞膜合成路径来说非常重要,该位点就可能成为新型抗生素的作用靶点。一种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放线菌(Streptomyces platensis)合成的抗生素平板霉素platensimycin)也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它能抑制脂肪酸的合成,杀死革兰氏阳性菌。

但是一些与平板霉素有着类似作用机制的化合物,虽然在土壤中也有抗菌作用,在模拟的人体环境中却无效。其实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就发现革兰氏阳性菌可以从环境中获取它们所需的脂肪酸,并把它们带到细胞膜中。考虑到人体血浆中富含这种脂肪酸,这种试图通过抑制脂肪酸合成达到抗菌作用的抗生素研发机制受到质疑。

现代抗菌药物的筛选大多都是在试管中进行的,因为这样做既快速而且花费少。但在人体环境中,药物的疗效可能大不相同。因此,药物研发要注意模拟人体环境。(编译:陈照奇)

参考文献:《Nature2009;458:39-40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