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8日,《Lancet》杂志发表了Fra-mingham心脏研究组Renate Schnabel等人的论文,该研究以Framingham心脏研究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患者首次发生房颤的风险以及发生房颤可能的相关因素,总结出房颤风险评分计算公式。
研究者回顾性分析了参与Framingham心脏研究的患者资料(n=8044),从中筛选了4764例(1968年6月~1987年9月)入组时未发生房颤的患者,年龄介于45~95岁之间。主要观察指标为随访期间患者首次发生房颤的时间,最长随访时间为10年;次要观察指标为心脏超声检查对房颤风险预测的影响。
结果发现,10%(457/4764)的患者在规定的随访期内发生了房颤,与之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水平、高血压治疗、PR间期、心脏杂音、心衰等。带入评分计算公式,除了体重指数,以上相关因素可增加房颤风险评分(clinical model C statistic)0.78(95%CI:0.76~0.80)。10年内的房颤发生风险随年龄增长有所变化:65岁以上患者发生房颤的风险较之65岁以下患者高15%。除了上述风险因素,心脏超声检查对房颤风险评分模型的影响不大:在原有基础上,心脏超声检查仅能轻度提高房颤风险预测评分,即从0.78提高至0.79。
利用房颤风险评估系统,社区居民可以测算自己的房颤发生风险,对高风险人群进行预警。(编译:刘荣军)
参考文献:《Lancet》2009;373:739-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