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海燕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分析1993年~2007年的15年间肾穿刺病理活检的数据,发现中国人群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谱发生了一定的改变,非IgA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和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比例明显降低,微小病变肾病和IgA肾病的比例则明显增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海燕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分析了自1993年开始的15年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科肾穿刺活检的肾脏病理分类的变化情况,文章发表于2009年2月的《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杂志。
1993年~2007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共进行了5398例成人肾脏病理检查。将检查结果分别按照时间段(每5年为一段,分为1993年~1997年,1998年~2002年,2003年~2007年等三个时期)和年龄段(14岁~24岁,25岁~44岁,45岁~59岁,60岁以上)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活检的病例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rimary glomerular disease,PGD)占到了近2/3,共3331例。三个时期,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占比例没有明显变化,分别为65.9%, 57.7%和63.2%;1993年~1997年,IgA肾病是主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50.7%,以下依次为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9.9%)、膜性肾病(13.3%)、微小病变型肾病(6.3%);2003年~
2007年,IgA肾病依然是主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比例升至58.2%,以下依次为膜性肾病(14.3%)、微小病变型肾病(13.4%) 和非IgA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7.0%)。去除年龄因素,2003年~2007年的5年间,IgA肾病和微小病变型肾病的比例明显比1993年~1997升高(P < 0.01和P < 0.001),而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和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比例则明显下降(P < 0.001、P < 0.01和P<0.05)。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病和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比例没有明显改变;但是在14岁~24岁年龄组,2003年~2007年的5年间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比例是10年前(1993年~1997)的6倍。
上述研究结果证实,1993年~2007年的15年间,中国人群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谱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病理活检分析),非IgA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和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比例明显降低,微小病变型肾病和IgA肾病的比例则明显增高。另外,年轻患者中,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比例亦有大幅的增高。(编译:刘荣军)
参考文献:《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2009;24: 870-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