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不明。在过去的40年中,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SLE患者的预后已经有了很大提高,目前SLE患者10年生存率约为90%。但在SLE诊断的5年内约有50%的患者有器官损伤。
强的松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是治疗SLE的常用药物。应用强的松通常会导致众多不良反应。有些副作用是可逆的(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些是不可逆的,如血管性坏死、骨质疏松性骨折、白内障等。
Mae Thamer等分析了霍普金斯狼疮队列(Hopkins Lupus Cohort)中525位散发SLE患者临床活动指数、实验室数据、治疗情况,研究强的松对器官损伤的剂量累积效应。结果显示,近40%的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已经有1个或超过1个器官受累;48%的患者在初次就诊时未给予强的松治疗,治疗1年后仍有46%的患者未应用过强的松,观察10年时,仅有15%的患者未曾接受过强的松治疗。10年的随访期内,141位患者出现了器官损伤。加权模型分析显示,低剂量的强的松(≤180 mg/月)导致器官损伤的危险比为1.16;而高剂量的强的松(>540mg/月)导致器官损伤的危险比则为2.51。也就是说,低剂量的强的松(≤180 mg/月)不会导致不可逆的器官损伤风险增加;而随着强的松累计平均剂量的增加,器官损伤的危险比逐渐增加。(编译:李晓晨)
参考文献:《The Journal of Rheumato-logy》2009;36:560-564